"帘" -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

发布时间: 2015-03-12 10:42:21 浏览量: 0

    2011年10月,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在复旦大学设计学院举行。此次展览聚集了海峡两岸艺术家共28位,分别展出各自的代表作。两岸的艺术家通过此次展览借助“帘"的不同载体交流观点,展现出艺术传承和地区艺术观念的冲突和融合。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22日

活动地点:复旦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海安523文化主题公园

承办单位:陶艺后援会 

 

           

"帘" -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

《前言》

                                                               文/王天德

    “帘"是指用布、竹子、苇子等做成的起遮蔽作用的东西。长久以来,帘的材质变换反映出了人类科技的演进历史。窗帘的材质从树叶、竹苇、丝绸、纸张、棉布,发展到今天多种功能的隔音帘、百叶帘、风琴帘、电动窗帘等。帘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划隔空间、妆点居室的必需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帘带有半隐私性。它属于“家文化"的一种对外符号,通过帘的材质、视觉形象展现家庭的阶层属性与审美观;同时,帘是通向外部世界的中介体。人们通过窗帘自由地选择开放或关闭自我空间,感知外界的冷暖变化。古代文人就有着隐于幕后,通过半遮的帘观看、感知、理解世界的惯习;帘又是外人窥视他人家庭隐私的通道。人的本性中都有撩开帘幕,窥视他人秘密的欲望。在媒介社会中,个人隐私与媒介事件交织在一起成为公众事件,大众媒体充当了窗帘角色,使得社会从“传统政治经济学"时代进入到了“符号消费经济学"的视觉时代。

    帘是“连"的谐音。在这次艺术展中,近30位两岸艺术家携手相连,相会在上海百年名校复旦。在这次两岸交流展中,帘被赋予了两层含义,一是海峡相连之帘,参展艺术家虽分属两地,但文化传承中仍秉承着中华艺术思想。在中国当代艺术日渐高炙和中国设计崛起之际,两岸艺术家借助帘的不同载体交流观点,展现出艺术传承和地区艺术观念的冲突和融合;二是艺术与设计之连,在帘幕的方寸间,艺术与设计交融相生。参展艺术家与设计师进行跨界合作,试图通过艺术观念、设计创意、绘画技巧、数码技术、影像艺术等创作方式相互融合,打破艺术与设计的界限。

 

帘外说“帘"

                                                          文/陈正宏

    王天德教授策划、以“帘"为主题的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即将在复旦大学垂帘开展,时令恰逢金秋十月,令我不禁想起李白的名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的佳句,出自他的小诗《玉阶怨》,原本是叙写闺阁幽思的,名句之外的上下文,不免孤寂。此次艺术与设计交流展,参展的两岸艺术家多达二十八位,大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意,其势自不再是孤寂,但各位艺术家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姿彩万千,玲珑剔透,如秋月高悬,启人遐想,引人深思,则以“玲珑望秋月"形容之,想来还是颇为合适的。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李白以下,帘的意象,多出自晚唐五代以来流行文学样式——词。而其内涵,则多与词人莫名的惆怅或忧伤相关联。从李后主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令》),到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莫不如此。而究其内理,又无一不指向“帘"这一物象所具有的既分隔又关联的特征。珠帘也罢,竹帘也好,其第一等的功能,就是在居室与居室,或者居室与屋外作区隔。有意味的是,这种区隔主要不是凝固的现实隔断,而是专门针对人的心理阻隔。所以帘的第二位的功能,是要人为地造作一个最习见的场景,即虽隔而犹可见,可见又难以看清。而所谓“燕飞莺语隔帘栊"(张泌《浣溪沙》),写的虽是鸟语之阻,意趣与画面之隔并无二致。这是传统中国社会以“礼"为主旨的人际交往规范所造成的,却意外地为中国的文学艺术造就了一种以朦胧为特征的难得的优美境界,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距离产生美"。以此无论是“垂帘"还是“卷帘",实用之外,均有了其作为艺术展示方式的一重理由。

    因为“帘"具有这一似隔非隔的美学特征,在艺术上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居室之“窗",并进而推进之“看"的艺术。这是中国艺术从前现代向现代衍化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现象之一。本次艺术展上展出的台湾著名艺术家陈显栋先生的《窗外》等作品,和王天德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艺术系团队近年来在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业绩,均可视为其中的典范。而从帘的遮遮掩掩,到窗的豁然开朗,再到人的“看"与“被看",进而回转为后现代式的窥视之“帘",私秘性的自述,逐步被解构为外力突破下的入侵私人领域,又是中国艺术现代化历程中创造与迷思共在的独特例证——当然,这一切其实均源于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剧变,而并非艺术独当先锋的非理性舞蹈。

    有意味的是,这次展览特意拈出“帘"、“连"谐音一节,赋予帘以“海峡相连之帘" 和“艺术与设计之连"两层含义,以此所展既连接两岸共续传统,也跨界合作创造新知,深谋远虑,实堪嘉许。

    我于现代艺术与设计完全外行,就本次交流展而言,只能说是个“帘外人"。但因为对中国古代美术史情有独钟,所从事的又是与传统文化颇有关联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故承命为撰此小文。隔帘之声,权当秋日雀语,自我絮叨之外,别无深意。

 

 

 

地址:上海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M50艺术园区3号楼110室

电话:13816220600   021-62993208

邮箱:1574292190@qq.com

地址: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38巷22号1楼

电话:02-2514-7625

Email:cy1735@hotmail.com

陶艺后援会 版权所有 Sitemap   访问总计: 人  
顶部 首页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